镶嵌在鲁西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!
“今天回料20车,下料20车。其中下井封装2车,采煤一工区计划3车,下3车;采煤二工区计划3车,下2车(其中拼装1车);掘进一工区计划15车,下13车(其中拼装2车)……”运输工区下料班班长朱国强汇报的这组数据,就像跳动的音符,奏响了鹿洼煤矿下料班奋斗的乐章。每一个数字背后,都是他们破难前行、创新增效的生动写照。
在鹿洼煤矿创新实施物料运输体制改革的浪潮中,运输工区下料班无疑是那朵最耀眼的浪花。此次改革整合5个工区的分散下料班,成立专业化集中下料班,实现了井下大型设备及物料运输时效的巨大飞跃,而这背后的艰辛只有下料班的成员们最清楚。
下料班组建初期,面对班组成员年龄偏大、技能熟练度不足、体力局限等问题,工区领导果断决策,抽调了朱国强和翟守业两名经验丰富、责任心强的班组长前来“掌舵”。两位班组长一到岗,便迅速进入角色。他们对下料班人员情况进行全面梳理,依据每个人的身体和技能特点,精心分配工作任务。身体较弱的成员被安排到相对轻松却至关重要的辅助岗位,而身体好、技术强的成员则挑起关键环节的大梁。在日常工作中,两位班长时刻关注着队员们的状态,像关心家人一样,对体力不支的员工及时安排休息,对身体不适的员工给予照顾。同时,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技术经验传授给新队员,让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。
下料班组成员对学习的热情和工作的严谨态度令人钦佩,他们认真学习装封车标准,利用业余时间研读资料,深入探讨每一个细节,力求将标准烂熟于心。在实际操作中,他们严格遵守标准,从物料的摆放、固定到封装的每一步都精益求精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,为井下物料运输的安全高效筑牢根基。
每天面对大量物料,有的设备体积庞大、重量惊人,从地面往井下运输的任务艰巨而繁重,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。班组成员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团队精神,与其他队员紧密配合,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下料工作。
随着专业化集中下料班的正式运行,一系列创新管理模式如同神奇的魔法,发挥出巨大的能量。一站“订单式”响应机制和“装运 - 配送 - 回收”闭环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,让物料配送流程变得高效有序。根据生产需求灵活调配资源,“急件优先”分级配送,就像给整个运输体系装上了高速引擎。以往复杂的多部门接力协作运输大型设备的模式,如今被集中管理大大简化,物料流转速度加快,工作效率大幅提高,地面下料所需人员减少,人工成本降低,劳动效率显著提升。同时,严格的闭环管理确保了物料安全、高效、有序、快速送达。
下料班的整合是鹿洼煤矿精益管理的一次成功创新改革。在这个过程中,下料班全体成员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。他们克服了诸多不利条件,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。他们是鹿洼煤矿的骄傲,是身边实实在在的榜样。
(冉勇)